天津大学首位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顺利通过

2017年5月19日上午,天津大学首位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会议室举行。精仪学院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研究生王春慧以全票通过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成为天津大学培养的首位工程博士。

本次答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顾晓松教授、清华大学王广志教授、天津大学曲兴华教授、南开大学杨卓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范明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殷涛研究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代京研究员等7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委员涵盖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三方专家。顾晓松院士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教授、副院长赵美蓉教授、培养办公室主任陈金龙教授、学位办公室主任蔡继红研究员,该工程博士生的导师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明东教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人因工程领域首席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善广研究员列席了答辩会。


首位工程博士研究生答辩全票通过


答辩会分为学生汇报、专家提问和工程技术应用现场答辩三个环节。

在学生汇报环节,王春慧进行了题为《航天员建模仿真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的论文工作报告。随着中国空间站研究的启动,未来航天员在轨时间将大大延长。长期飞行将给航天员生理、心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在轨任务将更加多样化,对航天员作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确保航天员在轨作业能力的发挥,是未来载人航天任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确保航天飞行任务成功的关键。报告围绕长期空间飞行航天员作业能力建模与仿真的重大需求,针对航天员体力和脑力作业任务特点,从特性、行为和绩效三个层次构建了相关模型体系,设计和研发了“航天员建模仿真系统”(Astronau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System, AMSS)这一中国首个支持长期飞行下航天员作业能力仿真分析、评估与预测的一体化研究平台。

在工程技术应用现场答辩环节,王春慧在项目实验室结合实物讲解演示了AMSS系统的操作及其功能,该系统平台为我国的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工程的人机界面设计与任务规划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并将在后续载人航天任务的人系统整合设计与分析中得到更广阔的应用,专家现场观摩并与其进行了交流研讨,一致认为其探索方向属于国际前沿,发展前景广阔。在专家提问环节,7位专家分别从生物医学、认知心理、工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深入的问题,并就课题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答辩委员会对王春慧的学位论文及答辩过程进行了综合评议及投票表决,以7票全票通过的结果,做出建议授予王春慧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学位的决议。

答辩会结束后,导师、答辩委员会成员与研究生院领导围绕工程博士培养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座谈。陈善广对王春慧成为天津大学第一位通过答辩的工程博士研究生表示祝贺,并介绍了自己在合作指导工程博士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认为校院联合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白海力作为培养单位代表高度肯定了本次工程博士答辩的成果与意义。他指出,第一个工程博士顺利通过答辩,标志着天津大学工程博士培养工作全过程的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依托“DID”体系  工程博士培养显成效


作为全国首批25个工程博士授权点,同时也是招生人数最多的单位, 2012年至今,天津大学在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两个领域已招生118名工程博士生。在工程博士培养中,天津大学坚持“培养工程领域领军人才”的定位和目标,生源选拔坚持需求(Demand)导向,培养模式突出协同创新(Innovation),质量保障强化内涵发展(Development),形成了有天大特色的工程博士“DID”培养体系,为工程博士的培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质量保障。

在培养实践中,天津大学以工程博士“DID”培养体系为指导,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引导和培养工程博士研究生在推动产业行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王春慧现任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工效室主任、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天津大学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期间,她参与了载人航天专项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多项人因工程在轨实验,负责完成了空间站任务工效学要求与评价研究工作。她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航天员建模仿真系统(AMSS)研制”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大研究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起草行业标准1项并已发布和启用,作为第一作者出版专著一部,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项(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2),作为第一(或相当)申请人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篇,SCI检索5篇。这些研究成果的获得展示了天津大学首位工程博士的学术表现,也表明我校工程博士“DID”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学期,天津大学还将有4位工程博士研究生相继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今后,天津大学将继续完善工程博士“DID”培养体系,在工程博士教育领域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探索与实践,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