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检专栏】SCI论文发表之投稿选刊策略

SCI

       发表SCI论文,写作很重要,投稿也很重要。在投稿之前,选择一个适当的期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哪些内容将成为你决定是否选择该期刊的依据呢?一般来说,选刊选得好可以提高论文的发表几率。那么,作者应该怎么进行选刊呢?SCI选刊有标准吗?作者通常可以从以下几种标准进行选刊。

01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同期发表的可被引用的论文总数之比。SCI每年发表上一年度的被SCI收录期刊的"期刊引证报告",在该报告中统计了许多评价期刊的统计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从而定量地评价某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只是其中的一个统计计量指标。
        SCI影响因子的计算也不是十分的困难。它等于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除以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虽然计算的公式看起来十分地简单,不就是把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然而在进行对数据统计的时候,由于数据的庞大,统计起来十分困难,所以计算SCI影响因子的难度还是存在的。
        虽然SCI影响因子并不是反映一篇文章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但绝对是目前最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在国内外的许多机构中,包括学校,医院,研究所等,都将人员发表的SCI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作为考核其能力及晋升的标准。因此,作为科研工作者,谁都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科学论文发表于SCI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科研水平。


02

出版费用

       SCI论文刊登前,根据期刊的要求需要提交版面费。不同期刊版面费不同,SCI论文投稿前,应该适当考虑论文的出版费用,如果出版费用你不能接受,那可能需要考虑另一个期刊投稿。


03

拒稿率

        拒稿率也是作者需要考虑的,如果一个期刊的拒稿率非常高,而且审稿的时间很长,那么与其一直等待而且结果未知,不如事先选择与自己更对口,更容易发表的期刊投稿。这也是投稿的技巧之一。


04

审稿周期

      从期刊收到投稿到编辑发出第一封关于决定的回复的时间(接受,需修改,或者拒稿)。很多期刊会在网页介绍中列出审稿周期,这是给作者的一个参考,也是一种承诺。如果作者在已经过了审稿周期之后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可以给编辑写信进行咨询。

        在这里特别指出,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有过被拒稿的经历。事实上,在作者一方如果不是需要发表文章的时限特别紧急(比如急着毕业或者要拿来做评定职称的参考),作者在第一次投稿的时候不妨把目标期刊定得稍高些。一般来说,高水平杂志(high-profile journals)的审稿周期比较短。决定文章是否被期刊采纳的最最主要的因素当然是文章的质量和意义,但是这其中有时也有些些儿运气在。通俗的说,第一次投稿可以“碰碰运气,”就算失败,损失的不过是一个审稿周期的时间(比如两个星期到一个月)。而如果文章真入了审稿专家和编辑的法眼,能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对作者可谓益处多多。当然,也要注意不同的期刊对文章的格式和字数方面的要求会有所差异。

         原则上收稿量大的杂志,审稿较快,最快的2周左右,如BBRC,JBC等。审稿慢的多在三个月左右,当然也有更长的,一般超过三个月后,就可以催稿了,如果不催稿,有的长达6个月以上。


05

期刊分区

       按SCI期刊分区表对SCI论文进行评价已被国内部分高校采纳,它有利于鼓励科技工作者向本学科的高级区域投稿,,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的标志性成果。


06

科研推广力度

        期刊的科研推广力度可能决定论文读者的范围广度,如果你想要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多数人看到,那你可能要考虑期刊的推广力度与你的预期是否相符。


07

期刊受众

       目标期刊是针对哪些人群的,有的是针对决策者的,有的是针对临床的,有的是针对基础研究的,要选择目标期刊的受众与自己的期望读者一致的。


08

声誉

      声誉对学术期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声誉好的刊物能够吸引优秀的文章;刊登重要的文章又能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反过来,那些声誉较差的刊物,由于标准低,吸收的是水平很低的文章,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论文投稿前,一定考虑期刊声誉的好坏。

      选刊是作者在写完论文后另一个关键点,以上标准是从期刊的角度出发的,作者在进行选刊时,除了要根据这些标准进行选刊,还要从自身论文的质量出发,避免选择的期刊跟论文质量不符。


end